污水處理選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重要性
聚丙烯酰胺運用在污水處理中,為分子量由幾百萬至幾千萬的高分子水溶性有機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具有在顆粒間構成更大的絮體及由此發生的巨大外表吸附作用。因而,近年來國內外在研究和運用方面都進展得很快。
國內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有:
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簡寫NPAM,分子量800-1500萬)、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簡寫APAM,分子量800-2000萬)、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簡寫CPAM,分子量800-1200萬,離子度10%-80%)。用量一般為廢水量的百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二。
用得廣泛的要屬分子量為1000萬以上的聚丙烯酰胺。實踐證明,不同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對不同的水質處理作用相差很大。其作用的用量起伏很小,超越必定規模,反而會構成復穩。高聚合度的水溶性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分子中,含有許多能與膠粒和細徽懸浮物顆粒外表上某些點位起作用的活性基團,分子量在數十萬至數百萬。依據聚合物單體上活性基團在水中的離解狀況,按功用團分類可分為非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陽離子型三類。
當聚丙烯酰胺為離子型,且其電性與膠粒外表電荷相反時,聚丙烯酰胺就考慮到下降。電位和吸附橋連的兩層作用,絮凝作用就特別顯著;而當其點性與膠粒外表電荷相一起,則要求兩邊的電荷都不太強。為要充沛發揮聚丙烯酰胺的吸附橋連作用,應使它的長鏈生長到較大限制,一起讓可離解的基團到達離解度且得到充沛的露出,以便發生更多的帶電部位,并與微粒有更多的磕碰時機,成果絮凝作用可提高數倍。
在污泥脫水中選用適合的聚丙烯酰胺非常重要,聚丙烯酰胺挑選要以功率高、用量少為準則。一般來說,有機污泥適合添加陽離子聚丙烯酰胺,而無機污泥應參加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市政污泥主要以有機污泥為主,并帶有必定量的負電荷,因而選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理論上,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越大,絮凝功率越高,而在實踐運用中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電荷質決議污泥選型的正確性,離子度越高價格越貴。在實踐的運用中,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一般選用1000萬左右即可。
在處理日子污水處理進程中,運用聚丙烯酰胺一般分為兩個進程,一是高分子電解質與粒子外表的電荷中和;二是高分子電解質的長鏈與粒子架橋構成絮團。絮凝的主要意圖是通過參加聚丙烯酰胺使污泥中細微的懸浮顆粒和膠體微粒聚結成較粗大的絮團。跟著絮團的加大,沉降速度逐步添加。然后能夠更好的通過壓濾機壓泥,進而到達環保處理的要求。